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國能源國資國企將加速高質量發展。
中央企業超過70%的資產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礦產、電力等能源資源領域,在這些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明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頂梁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領頭羊”的能源國企,未來如何抓住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如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企業?如何提升核心功能和競爭力?
業內專家一致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全局,鮮明標定了國資國企在新征程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和工作的重點。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能源國資國企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分量更重、責任更大,更需注重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更需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更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能源國資國企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企業不僅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主力軍,還在推動能源供給的轉型升級和實現“雙碳”目標進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袁東明看來,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明晰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功能定位,完善主責主業管理,明確國有資本重點投資領域和方向。至此,國有經濟在增強核心功能方面的內容更加全面,但具體到每一家國資國企,其核心功能可能會有所差異。不同的國資國企側重于不同的核心功能,例如,有些企業更加注重應急能力的建設,而另一些企業則更側重提供公共服務。此外,不同層級的國有企業在核心功能上也存在差異。央企通常更多服務國家戰略目標,而地方國企則可能更加專注于服務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