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案例】國慶將至,保密無休,泄密案例敲警鐘!
國慶假期將至,相信各位小伙伴跟小密一樣,早已滿懷憧憬地規劃起了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然而,在享受這份悠閑與放松之際,我們更要繃緊安全之弦,嚴防“節假日泄密”的風險。01節前泄密
案例1:為搶時間,疏忽大意
2013年12月31日,某縣直單位收到兩份機密級通知,局長黃某批示“轉發各單位”。該局指揮中心主任王某考慮到臨近元旦,書面印制已來不及,難以發放到位,且其當日還需陪同縣領導視察,便習慣性地安排技術科副科長錢某通過網站掛發。錢某為方便各鎮、街、部門查閱使用,擅自掃描,發布到單位門戶網站上,造成泄密。案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王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錢某黨內警告、撤銷技術科副科長職務處分;給予黃某行政記過處分。
02節中泄密
案例2:違規操作,網上辦公
2013年1月30日,某市直單位收到1份秘密級通知,該單位副主任紀某安排工作人員吳某起草轉發通知(未標密),將上述秘密級通知作為附件。2月11日,某縣直單位收到轉發通知。當時正值春節,辦公室主任張某考慮到已通知各下屬單位,假期工作全在網上安排,就讓網站值班員羅某掃描文件,通過內部OA系統轉發,造成泄密。案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張某行政警告處分;對紀某、吳某、羅某進行通報批評,責令作出深刻檢查。03節后泄密
案例3:節前工作,拋之腦后
2012年12月31日,某涉密單位辦公室機要秘書章某到當地市委辦公室,領回兩份秘密級文件。2013年1月4日,元旦假期結束,章某返回單位上班,但忘記了曾在節前領取過兩份秘密級文件。直到2014年3月19日清退文件時,章某才發現文件丟失,后經過多方查找仍無下落,造成泄密。案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章某黨內警告處分。
有何應對之策?
首先,涉密人員要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加強自我教育。同時,機關單位要加強對涉密人員的保密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保密觀,形成人人知保密、懂保密、會保密的良好氛圍。
其次,機關單位在節假日開始前,就應當先為涉密人員打“預防針”,及時開展保密提醒,從源頭上防范“節假日泄密”。對于節假日的保密工作,機關單位負有主體責任,必須一刻不歇開展內部監管、自查自糾;保密行政管理部門是“守夜人”,不僅要把工作日作為“基點”,還要把節假日及其他休息時間作為“重點”,盯緊節假日的節骨眼,適時開展專項檢查。
最后,對于節假日期間發生的泄密或者違反保密法律法規的行為,無論是何種原因,都必須堅持零容忍、嚴問責的態度,做到嚴肅處理、及時警醒、防微杜漸,形成強有力的震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