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人員應當盡快適應身份轉變,作為未來保密戰線的“生力軍”,以自覺行動維護黨和國家秘密安全。
畢業季已至,入職季來臨,各黨政機關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又將迎來新鮮血液。保密無小事,事事系安全。在保密工作中,所謂的“新手保護期”并不存在,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新入職人員應當盡快適應身份轉變,作為未來保密戰線的“生力軍”,以自覺行動維護黨和國家秘密安全。
新入職人員初到崗位,常常因經驗不足,對有關保密法律法規和制度要求缺乏系統了解,對應盡的保密責任和義務缺乏深刻認知,這種無知無畏的狀態往往成為催生泄密風險隱患的“溫床”。
案例一 無知無畏引泄密
新調入某機關工作的陶某,在加班過程中由于急于傳達某文件精神,將一份密碼電報拍照上傳至微信群中,后被大范圍轉發,造成泄密。經了解,陶某入職不滿1年,雖然已經被確定為涉密人員并簽訂了保密承諾書,但尚未接受保密教育培訓,對國家秘密載體種類形式、泄密渠道、防范措施等了解不夠。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給予陶某記大過處分。
案例二 保密意識淡薄致泄密
某部下屬協會新入職員工程某,根據工作安排到上級機關領取1份機密級文件后,在返回單位途中坐在地鐵口臺階處休息,并將信封遺落在此處,到單位后才發現文件丟失。后經全力尋找未果,確認遺失。事件發生后,該部責令涉案單位對保密工作進行全面整改,對直接責任人程某作辭退處理,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黃某行政警告處分。